

約你來西班牙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吃!
旅行歐洲除了要適應時差,還有食差—倒也不是歐洲食物有多差,是跟臺灣人口味的差距。西班牙好吃的太多了,現在光用想的我又餓了,好想來一片火腿(Jamón),粉嫩柔軟一入口,豐富油脂、濃郁肉香和淡淡的堅果味帶來立即滿足。西班牙人太懂享受,從早餐開始就有火腿加入麵包的行列,去酒館喝兩杯更要點上一盤,他們的嘴沒停過-一邊聊天、一手捏著火腿直送口腔,看那咀嚼的樣子,這就是人生該有的樣子。西班牙火腿根據豬種和飼養方式,主要分伊比利火腿(Jamón Ibérico)與塞拉諾火腿(Jamón Serrano)兩種,要解釋的太多了,你只需要知道好吃就好。
海鮮燉飯(Paella)我在巴塞隆納吃了,就像多數的觀光客一樣。源自於西班牙東部瓦倫西亞地區的-我不寫海鮮燉飯,先用它的西文名字Paella吧,因為傳統食譜是用兔肉、雞肉及當地常見的扁豆作為主要食材,再添加番紅花作為調味關鍵;瓦倫西亞鄰近地中海,後來結合當地漁業收獲和觀光客喜好,改以蝦、淡菜、蛤蠣等海鮮當Paella的主角,有時甚至加入墨魚汁,成了現在更廣為人知的海鮮燉飯。你知道吃Paella的重點嗎?一是底下的鍋巴,焦香和脆度增添口感和香氣,二是米粒熟透但不稀爛,採用不易煮爛的短粒米既能吸飽鮮美的湯汁,同時保有原本的形狀和口感。
好餓!光是寫下這些文字,就能引發我對西班牙的強烈思念,願你在等餐的時候還能保持優雅。
去賽哥維亞的人一定握有一份必做清單:阿卡薩堡checked、古羅馬水道橋checked、跟惡魔自拍checked,去水道橋旁米其林指南推薦的老店Mesón de Cándido吃烤乳豬(Cochinillo asado),這道菜據說是為了獻給某任熱愛美食的國王而研發的。乳豬先不用吃,光看店內來自各方的名人合照、媒體推薦就知道觀光客為什麼對它趨之若鶩。雖然我沒能親眼看到傳統的「盤子切豬」儀式,但一點也不影響我對這間店,乃至我眼前這塊烤乳豬的評價:媽!這!有!夠!好!吃!精選未滿月的豬崽,經過長時間低溫烘烤,用老套一點的形容便是皮脆肉不只嫩、還是極度嫩!香甜肉汁、恰到好處的脂肪帶出更豐富的口感和香氣。正想提醒自己要慢慢品嘗,低頭看盤子裡的肉只剩下最後一小塊,怎麼捨得結束這美妙滋味?
西班牙的夏天太熱,他們習慣喝番茄冷湯(Gazpacho)解救低下的食欲,想像不出來會是什麼奇妙味道,但喝過之後便迷上那清爽又充滿不同層次香氣的滋味,就算在冬天我也想喝。哥多華的冷湯(Salmorejo Cordobés)自成一派,口感更為濃郁綿滑,因為加入了白麵包,質地更為厚實。哥多華的冷湯起初是為了消耗剩餘麵包以及蕃茄過剩而發明的節儉料理,沒想到後來成了每間哥多華餐廳的招牌特色。上桌前會再撒上火腿碎和水煮蛋,有的店家也會淋上當地的另一項特產-橄欖油,以增添香氣。雖然喝完一整碗冷湯,既滿足又飽足,但當另一經典菜色燉牛尾上桌,怎麼可能又餓了!是真的,沒有人能成功抗拒用大量蔬菜和紅酒一起熬煮、醬汁濃厚又香氣十足牛尾的誘惑;長時間燉煮後的牛尾入口即化,膠質滲透醬汁,口口都是香氣。
就跟我喜歡的食物總是留到最後才吃,最後想帶你去吃西班牙飲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我最愛的TAPAS。TAPA指的是小份量的料理或小食,因為有各式花樣和種類,油炸綠辣椒、蒜香蝦、西班牙烘蛋,橄欖也來一點好了,複數加上S成了Tapas。Tapas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享受、分享、開心交流,於是衍伸出另一個單字-Tapear,指的就是結伴一起吃Tapas喝一杯(這也要加上S,複數的可能性很高)。要不要和我一起去馬德里的聖米蓋爾市場,那裏有TAPASSSSSSSSS,選擇超多又多是迷你份量,很適合喜歡嘗鮮、什麼都想試的你。
¡Buen provecho! (請慢用!)

